网易云音乐播放器和虾米播放器界面
先来看一个熟悉的案例,音乐播放器是一款音乐类APP的核心模块,也是被使用频率最高的模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虾米和网易云音乐和虾米播放器绝对是非常好的设计,“网易云音乐是一张旋转的黑胶唱片和留声机唱针,唱针会随着歌曲的播放和暂停而动作,黑胶唱片是旧时代音乐的一种标志,也象征着对音乐的极致追求。据说网易云音乐黑胶唱片转动速度是丁磊一个人在房间里对着黑胶唱片听了很多次,反复试验,最终才确定了它的转速。”如果是追随“形式服从功能”来看的话,那黑胶唱片的设计完全是画蛇添足,浪费了界面空间,还浪费了开发资源。我们再来看虾米的播放器,当我们横置手机时,虾米的播放器界面变成了一个虚拟磁带,甚至连功能button都没有出现,如果是追随“形式服从功能”来看的话,这个设计太糟糕了,用户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来操作呀!但真的是如此吗?
需求分析工具图:产品强度=体验-成本
《腾讯产品法》中有一个需求分析工具图(如上图)总结出来就是:产品强度=体验-成本。增加产品对用户的吸引力,核心是“如何提升产品体验”和“如何削弱可能产生的阻碍成本”来进行。根据“形式服从功能”我们可以降低成本,但是如何增加用户的体验吗?在满足产品功能的前提下,不管是网易云音乐的黑胶唱片还是虾米的磁带都在追求体验的极致,只有在体验无限放大,成本降到最低的时候,这时候的产品才是真正的好产品。所以设计师不要把注意力放到错误的议题上面。并不是功能就一定要比形式重要。设计师要根据当下情况,分析“哪些方面会是成功的关键?”我们不应该把法则变成了教条。
在一款产品从0——1的阶段,考虑到时间和资源因素,很多设计就是满足功能即可,目的是缩短开发周期,快速投入市场,快速的占领市场;但是当产品已经有一定用户的情况下,就要开始建立品牌体系,页面开始优化,这就是开始优化用户体验的过程。
滴滴打车1.0版本与滴滴出行5.0版本界面
我们来看滴滴的界面,从“滴滴打车”到“滴滴出行”的变化,1.0版本的界面满足了主要功能,但是2013年之时,打车软件如雨后春笋,霎时间铸造了一个新兴产业,也吸引着投资人的目光。一个产业的发展必然要经历一次次暴雨的洗礼,打车软件经历,变相议价、恶性竞争、同质化发展等一系列论调不约而同地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当所有的打车软件都有相同的功能,看上去都一样时,滴滴2.0版本形象升级,滴滴的产品与设计的专业性越来越强,渐渐的为用户和行业认可。滴滴的业务在不断发展壮大,去年滴滴设计团队(CDX创意设计中心)的5.0版本改版总结可以看出设计团队对用户体验的优化对产品的反哺,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阅读《轻“装”上阵,从“心”出发——滴滴全新设计背后的故事》。
如果只懂“形式”不懂功能,那还不能完全算是一个设计师,如果“形式服从功能”,那可以算是一个设计师,如果即懂得“形式服从功能”,又懂得“形式反哺功能”的话,这才是一个优秀的设
那些很熟悉但又不知怎么用的设计法则(1):80/20法则
作者:笣米奔
来源:微信公众号“二手设计(微信号:ershou-design)”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5018854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